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极地海洋化学》:越万里碧波,育强国栋梁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2日 来源:教师工作部 海洋与地球学院

【新太阳城】《极地海洋化学》是海洋与地球学院面向海洋科学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由陈敏教授主讲。课程中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讨论并重,内容涉及极地海洋化学、极地物理海洋学、极地海洋生态学、极地海洋地质学等分支领域,通过阐述极地科学研究历程、极地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极地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的新认识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引领学生强化生态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2019年,《极地海洋化学》入选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计划。

认识极地: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全球变化成为海洋科学界关注的重点。极地海洋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对全球变化产生重要反馈作用的区域之一,极地海域的局部变化对全球有着重要影响,关乎人类命运。

“计利当计天下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生态环境方面的诸多挑战。陈敏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以专题形式介绍了南极变化对南极底层水形成、全球深海环流的影响和北极增温对北冰洋初级生产力、浮游群落结构、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底栖群落结构的影响等科学问题,用丰富的文献材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用生动的实例材料展现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引领大家从全球视野理解当今极地环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密切关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加快发展祖国科研事业、提升我国科研实力的信心。陈敏老师认为,“南极是地球最后的净土,但目前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展极地科学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有更好的政策和理念,促进对极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自身多次前往极地科考的经历,他说到,“在南极更能感受到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南极著名的人文社区乔治王岛上,大大小小的考察站和观测点有2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语言和肤色迥异的科学家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人类开发和探索海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以海强国,人海和谐’”。海洋化学专业2017级博士生陈阳军在认为,“通过课程学习我不仅能‘知其然’,了解到近些年来极地海洋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更能‘知其所以然’,掌握产生这些变化的科学机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我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牢记心头,尽个人的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

探索极地:科考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陈敏老师自1999年参加了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之后,又于2019年随“雪龙2”号科考船参加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见证了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成长与壮大,同时他极力推动并促成了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海洋与地球学院60多人次先后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2个航次和中国北极科学考察10个航次,极地科考已成为我校海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实践的特色与亮点。

每一次极地之行带给学生的都是不同的人生体验和跨越式的成长。参加第33次南极科考的王同学感慨说:“在现场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采到的每一份样品都来之不易,所以前期方案设计、后期数据分析必须做到最好!极地科考正磨砺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回想参加第34次南极科考的经历,范同学记忆犹新:“在连续23天不分昼夜的作业中,我以科学为原则,以实践为真知,发扬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极地科考精神,统筹好实验各个项目,灵活协调并解决出现的一切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参加第35次南极科考的陈同学说:“可以看到人类个体的渺小,也可以见证人类精神的伟大。晕船是极地科考遇到的一大考验,从吐到起不了床到在风浪中正常工作,靠的是极地科考精神的鼓舞和顽强的坚持。这次南极科考对我而言是荣誉,是勋章,是此生难忘的记忆。”

亲自探索极地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极地海洋科学领域砥砺奋进的中国力量和科考队员“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极地科考精神。与此同时,同学们也领悟到,从最初参与南极事务时的“落后无权、落后被欺”到合理合法引用国际条约为北极科考提供支持,从依靠牺牲奉献的精神战天斗地到用科技发展为探索极地保驾护航,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发展与进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研工作者筚路蓝缕、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有同学表示,通过实地考察极地,“深受鼓舞,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新一代海洋人应树立‘此时、此地、此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信念。”

经略极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极地海洋是国际上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研究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益和话语权,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极地事务,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以《北冰洋的变化》专题为例,课堂除了讲授国际科学界对北冰洋的认识历程、中国北极历次科考状况和全球变暖导致的北冰洋夏季海冰面积缩小等影响外,还通过充分的课堂讨论和报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分析能力,注重启发同学们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思考讨论,为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有同学分析北极航道的重要意义时指出:“我国是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外贸货品中90%以上经由海运实现。北极航道是连接东北亚、欧洲和北美三大经济圈距离最短的海上通道,可以大量节省经济成本,为我国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通道。”

还有同学结合课堂所讲授的我国“雪龙”号科考船于2012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2017年首次穿越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的事实,指出极地科考对我国开辟北极航道的巨大帮助,“极地自然条件恶劣,‘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运行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北极科考的不断探索,为我国商船开辟北极航道积累了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破冰、沿途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大量经验。”

还有同学认为,面对北冰洋酸化的危险信号,要更多思考如何减缓全球海洋酸化的速度,其根本措施还是在于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地执行《巴黎气候协定》,同心协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从长远来看,中国必然会更加深度地参与北极地区航运、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事务,中国日益成形的北极战略,进一步展示了大国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极地海洋化学》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致力于培育新时代“四有”青年科研工作者。通过课程讲授、启发讨论、师生互动和极地探索,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形成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主人翁意识,立下在专业上练就过硬本领、在思想上锤炼品德修为、在行动上勇担时代重任的伟大志向。

(海洋与地球学院 陈金旭 陈敏 郑碧娇)


【新太阳城】专栏围绕我校课程思政的亮点和成效,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报道,推动我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联系人:教师工作部 巩林,联系电话:2188924,邮箱:jsgzb@xmu.edu.cn。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