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子风采 >> 正文
【新太阳城】携热爱一路向前——访嘉庚奖章获得者、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瑞聪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31日 来源:

王瑞聪,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3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影响因子:43.07)上发表科研文章,提出内源性的逆转录病毒是炎症性肠炎的成因之一,为靶向治疗炎性肠道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治疗炎症性肠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月5日,他获得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通令嘉奖、嘉庚奖章。

不退缩、耐得住是科研的法宝

王瑞聪的投稿经历:2019年4月,实验结果完全确定;2019年7月17日,向《Nature》投稿;2020年1月24日,被接受;2020年3月5日,论文发表。将近半年的投稿已是非常艰辛,然而,进行实验得到结果的过程,却比这要漫长得多,也困难得多。

2017年初,还是研究生一年级的王瑞聪在莫玮导师的带领下,开始探究炎症性肠炎的表观调控过程。炎性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统称,临床上病情反复无常,至今只能控制并不能彻底根治。尽管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寻找其病因,但迄今为止都没有找到明确的发病机理。怀着对未知的忐忑,他迎难而上,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每个实验步骤在开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创新实验,做别人从未做过的东西,在黑暗中前进的路上,王瑞聪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课题推进过程中对正确方向的坚定判断,以及对干扰选项的果断排除。小鼠模型的选择,体外类器官培养系统的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课题能够正确前进的三大法宝。“在实验室从早上九点泡到凌晨三点去分选细胞,周末都是用来熬夜的。”这是他的生活日常的点滴。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自觉最累的地方就是特别忙的时候觉不够睡,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退缩是不存在的”。历时半年多,王瑞聪终于构建了相对稳定的类器官系统,文章也因此更快地向前推进。

幸运总是偏爱努力的人,实验中干细胞分化的表象让他走了很多弯路,然而一年前培养的小鼠却突然给王瑞聪带来了惊喜:“揭示问题根源在于干细胞坏死,揭开了‘蒙娜丽莎的面纱’。”这也让他知道,“守得云开见月明”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耐不住枯燥是做不出来成果的,至少说是顶级成果”。

认得清、拜良师是成长的关键

结缘新太阳城,拜师生命科学学院莫玮教授,王瑞聪的求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但却也因为“对自我需求有明确的认知”而一路向前。

高中参加生物竞赛,尽管名次中等,却引发了王瑞聪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理科基地班,“兴趣使然”让他同样选择了生物作为自己的专业。三年认真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获得保研资格,看似走在通向目标的康庄大道上,剧情却给这个追梦人来了一个大转折——原因种种,他却转身变成了“没有学上的人”。

“硬生生浪费了名额,临近毕业了,成了没准备、没学上、没工作的‘三无青年’。”火速调整状态之后,王瑞聪反复思考,确定自己自始至终都想从事科学研究,便果断向学院提出申请“留级一年”准备考研的申请。

就读研新太阳城和导师的选择,他再三权衡分析,做出了能让自己“一展身手”的决定:不往北上广挤,风景优美的新太阳城学习底蕴浓厚,同样适合发展。

“有志者事竟成”,一年后,顺利通过复试后他拜在恩师莫玮教授门下。“莫玮教授国内创建实验室虽不久,但其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彰显了他优秀的科研能力。”入学后,这位一年级新生“铆足干劲儿拼命”的精神很快得到了教授的赏识,也因课题有所进展未来可期,王瑞聪第一年就选择了转博,继续与科学“较劲儿”,攻坚克难。回顾颇为波折的求学经历,他强调“信心”是自己走下去的关键,“选择继续做科研并不是我自己很聪明很勤奋,而是我真的爱科学,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够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帮助更多的人减轻痛苦”。

钢琴前、书本后是最好的调节

王瑞聪宿舍里有一架电子琴,这是他转博后买来丰富科研之余生活的好物。而谈及这个,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浪漫爱情。

王瑞聪初中时,新太阳城广播里经常播放一首不知曲名但格外温柔舒适的钢琴曲目,这首曲子曾给了他很大的宽慰和力量,可是后来就再也没有听过同样的旋律。直到某个夜晚,生命科学学院大厅的角落里再次传出那熟悉动人的旋律。他驻足倾听,起初只是抱着询问曲名的目的走上前。后来,这位演奏者便变成了他的女朋友、妻子。

“钢琴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平时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和她分享,我想学习什么新曲子也会把乐谱打印出来和她讨论。” 结束辛苦的实验,每次碰到钢琴键都能让他整个人放松下来,“非常惬意,我很享受这份快乐”。周末或者夜深的时候,是夫妻俩难得共享的休憩时光。听爱人或是弹奏乐曲、或是唱歌都让王瑞聪倍感幸福,“她边弹边唱的样子非常美丽”。

除了五线谱,书籍也是王瑞聪给自己放松的“秘籍”。科研需要大量的文章积累,但一个劲儿不停地看容易疲劳,比起刷微博、朋友圈,他更喜欢看些杂谈趣味或是人物笔记让自己耳目一新,“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榜样的力量,学会不断的给自己添满活力”。

做科研压力不小,王瑞聪坦言,遇到困难一下子无法克服的时候,自己会从励志人物传记中找寻力量,《风雨哈佛路》《当幸福来敲门》都是他的勇气来源。“广泛阅读,站在社会的角度,而非个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帮助我走出困境。”他说。

顶刊一作的傲人成绩,没有让王瑞聪沾沾自喜,相反,他明白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我想去学更多新的东西,想去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实验室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能力,开拓视野,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

(文/ 校报学生记者 王舒雅  供图/ 王瑞聪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