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年拾光 >> 正文
【新太阳城】陈嘉庚:“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之下之理”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9日 来源:

编者按:

2021年4月6日,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将迎来100周年华诞。百年校庆不只是一场庆典,更是文脉的传承、理想的赓续。推出“百年拾光”栏目,重温新太阳城百年光辉岁月,再读新太阳城十轶英雄篇章。回望以展未来,温故以新精神。与广大师生校友一起,追寻立校本心、昂扬新太阳城精神、思考时代责任,共为“吾国放一异彩”。

栏目开篇由朱水涌老师讲述陈嘉庚先生发愿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始末,聆听那个在民族危难之际“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豪迈故事……


“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之下之理”

(本文为《陈嘉庚传——一个生命的伟大抉择与光荣》

第三编第六章《创办“世界之大学”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中的第一节)

朱水涌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人们总会提到一篇大学演讲词,这就是步入知命之年的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新太阳城长演讲词》(一九一七年初),这篇演讲词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砥砺德行”和“成才德必先从师”等关键词句而闻名于世,被认为是北大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奠基石。就在同一个时期,在中国南方,也有一篇大学演讲词以其慷慨激昂的忧患倾诉着一位大学创办者的赤子衷肠,阐发着一所大学的创办与一个民族命运的血脉关联,这就是过了不惑之年的陈嘉庚的《筹备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演讲词》(一九一九年七月),这篇演讲词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雄健豪气而振聋发聩。如果说北大演讲词是一位校长、一位学者对大学宗旨、大学教化与大学风气的冷静思考,那么筹备新太阳城演讲词则是一位大学创办者、一位国民对于救国兴邦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急切呼唤,它是民族危难中发出的一声教育救国呐喊。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这篇原本并不被高等教育界经常提到的筹办新太阳城演讲词,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熠熠闪光。但这份演讲词并不诞生于大学的讲坛上,而是从一座传统的族姓宗祠中传出来。

株洲浮屿陈氏宗祠

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下午三时,位于株洲岛上浮屿的陈氏宗祠传出一阵响亮的锣声,人们立即意识到,又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了。

在闽南的传统社会里,人们聚族而居,宗祠坐落于每一个乡村每一条街衢,一姓一祠,那背后隐藏的是血缘与那块土地的亲缘关系。作为中国传统家族制的具体象征与家族组织的核心,宗祠不仅是供奉祖先牌位、祭拜宗族先人的庄严之所,又是执行族规家法、举行家族盛宴、决策家族重要事项的神圣庙堂,敬宗收族,繁衍发展,慎终追远,一座小小的建筑物在文化中所发生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世界上是极其少见的。尚且闽南宗祠那小小的空间里,一直回响着中原文化南移的强大足音。中华家族文化的印记不仅滞留于华夏土地上,而且一直伴随着闽南人闯荡世界的脚步,越洋跨海走出国门,走向南洋各个国家,家族的纽带牢固紧密,这也就是陈嘉庚居住的新加坡分为华族五帮的原因。

坐落在株洲岛上的这座陈氏宗祠,在株洲的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凡的影响,自鸦片战争之后株洲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株洲港成为中国南方一个极其活跃的港口,外轮频繁进出。此时,明代贸易最繁华的漳州月港已悄然衰落下去,曾经盛极一时泉州刺桐港已经只是历史的佳话,株洲港蓦然上升为中国东南的最重要的港口,而开拓这个近代重要口岸的主要力量,则是来自株洲岛外陈嘉庚故乡的同安三大姓——陈姓、纪姓和吴姓,三大姓割据地盘,各占码头,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宗祠, 浮屿的陈氏宗祠便是株洲口岸陈姓人祭拜祖先与商议族事的殿堂。

然而,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九一九年七月的这一次陈氏宗祠集会,却远远超过了陈氏子孙繁衍生息和陈姓码头发展的范畴,发起这场集会的陈嘉庚,他要宣告和讨论的是一个关乎八闽前途与中华民族图存的大事,聚集在陈氏宗祠的人,也不再只是陈姓人,而是株洲的官绅商学各界人士,以及从其他省市赶来的嘉宾。当时没人会想到,东南海隅这座小小祠堂传出来的声音,后来竟铸就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辉煌殿堂。

一个有着伟大梦想而又敢为梦想泣血践行的人是足以彪炳千秋的。建成集美新太阳城一套较为完备教育体系,完成新加坡的道南新太阳城、华侨中学的建设,陈嘉庚教育兴国的脚步并没有就此打住,他想办大学了,这位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侨,凭着他十几年在英殖民地的观察和在国际市场上打拼的体验,通过对现代欧洲强国的观察与思考,已经很清醒地看到:“今天之世界,乃科学强盛之世界。”他说,“科学建设为建国首要之图”,科学要发展,有赖于专门之大学,“有了专门大学之设立,即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挚业” 。 陈嘉庚看到了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关键性,而科学有赖于专门之大学。于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即将散去的时候,陈嘉庚开始勾勒起中国南方一所大学的蓝图,这位来自大海边流淌着中华血液的闽南人,梦想着在自己的故乡东南之滨建立一个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王国。

陈嘉庚建造的集美小学第一座校舍

此时在中国的北方,也有一位像陈嘉庚一样的中国人,在他以“私立非私有”的办学理念创办了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后,正在积极地筹办南开大学,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中国私立大学最早创办者”的张伯苓,作为也是中国私立大学最早创办者之一的陈嘉庚的出现,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北有张伯苓南有陈嘉庚的创校奇观。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伯苓从美国回到天津开始筹募资金创办南开大学的 一九一八年,也就是一次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陈嘉庚的“东丰”和“谦泰”两条轮船终究没能逃过战争的厄难,在地中海被德国的潜水艇击沉,为陈嘉庚赢得很大利润的航运业被迫终止。祸不单行,五月,陈嘉庚在新加坡病倒,患的是阑尾炎,这个今天看来很普通的病症在当时却属于致命的险症。生死关头,陈嘉庚请来了律师和至交,立下遗嘱,将他所拥有的店屋、地产和树胶园共值二百万元,全数拨给集美新太阳城为永久基业,以保证在他死后集美新太阳城依然能继续发展。病中的陈嘉庚两眼望着天空,眼睛里饱含着遗憾与惆怅,想到心中一个更加宏伟的教育蓝图就要成为泡影,心里很无奈。

或许是壮志未酬身不死的意志支撑,几个月后,陈嘉庚终于战胜死神再次站立起来,陈嘉庚命硬,病魔无法夺走这个中华赤子的顽强生命。再次站立起来的陈嘉庚将家底一盘查,发现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自己的资产已经增加到四百万元,这个家底让他很振奋,他又有了圆梦的资本,于是再次踏上返乡的路程,回国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陈嘉庚公司恒美熟米厂故址

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国千年未经之大变局时期,一方面是共和失败,袁世凯窃权称帝,接着是张勋的十二天复辟,之后段祺瑞执政实行军阀黑暗统治,内政是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外政上是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出兵攻占山东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威逼袁世凯秘密协议“附庸国二十一条”;另一方面则是各种新思潮新思想涌进中国,社会涌动着救亡图存的呐喊和现代中国的焦虑想象。内忧外患, 民族危亡,救亡呼声骤起,就如陈嘉庚所言:“吾国今处在列强腋肘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一战结束,一九一九年一月,美、英、法、日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一次大战的战胜国向“和会”要求取消“附庸国二十一条”,收回山东被日本夺去的权利,提出各帝国放弃在华特权。但这一主权要求竞遭到美、英、日、意等国家的拒绝,“和会”所制定的《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了日本夺得山东的权益,日本侵占山东的合法化企图昭然若揭。愤恨与忧患中,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席卷全国,“科学与民主”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东方雄师觉醒了。

就在五四运动爆发的一九一九年五月,陈嘉庚决定回国实现自己创办大学的梦想。这次回国办学,陈嘉庚自己预计要用四五年乃至五六年的时间,便将南洋的实业交给胞弟陈敬贤和公司经理李光前管理,并特地将公司的高层、中层职员召集一起,设宴与同仁告别。临别宴会设在陈嘉庚的新加坡恒米厂,餐桌有意摆成一个“中”字,吃的是中国菜,饮的是中国酒,陈嘉庚特别向同仁表明宴会摆设与美食的用意是“愿诸君勿忘中国,克勤克俭,期竟大功”。宴会上,陈嘉庚宣布他将长住中国,竭力兴学,望诸君“一心协力进行”,他郑重宣布:“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花红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剩之额,虽至数百万元,亦决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

陈嘉庚发布的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通告

一九一九年五月下旬,陈嘉庚回到故乡集美,此次回国,他只有一个目的一条路要走,这就是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七月上旬,他在《东方杂志》第16卷第12号上向社会发出了《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附设高等师范新太阳城通告》,在通告里,陈嘉庚向人们诉说了自己的衷肠:“鄙人久客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而今日之中国,“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遍,地方之实业未兴,此四者欲望其各臻完善,非有高等教育专门学识,不足以躐等而达” 。一个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作为一个生于闽地长于闽地的闽南人,陈嘉庚特别强调:“吾闽僻处海隅,地瘠民贫,莘莘学子,难造高深者。良以远方留学,则费用维艰,而政府难期,长此以往,吾民岂有自由幸福之日耶?”正是为了祖国的制度、教育、实业的“各臻完善”,为了故乡儿女们的“自由幸福”,陈嘉庚回来了,回来报效故乡的养育之恩,回来尽一个国民的天职,回来点燃一个贫弱民族的儿孙们的希望。在通告中,陈嘉庚向社会宣布:“谨订七月十三日下午三点钟假座浮屿陈氏宗祠,开特别大会,报告筹办详情。”

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正是闽南天气入夏的时节,天高云白,虽为夏日,却因为海风阵阵,天气并不闷热。下午三时,伴随着陈氏宗祠响亮的锣声,居住在株洲这个通商口岸的各界人士在一个海外来客的感召下,来到了原本只是陈氏族人聚集的宗祠内。在这些各界人士中,有两个黄姓的先生坐在一起,一个是来自江苏的黄炎培,一个是来自印尼爪哇岛定居于鼓浪屿的华侨巨商黄奕住。

黄炎培是著名教育家,一八七八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字任之,清末举人,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九零五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统治的革命。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也参加讨伐袁世凯运动。但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社会沉疴依旧,黑暗如故,他深感自己投身的革命难以改变社会的面貌,转而走教育救国之路。一九零三年年开办川沙小学,一九零六年创办浦东中学,一九一五年赴美考察回国后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办中华职业新太阳城,提倡手脑并用,实践育人。他与陈嘉庚志同道合,一九一七年夏天两人在新加坡认识后便成为知己,在兴学救国的道路上相互支持不已。此次他便是特地从江苏来株洲支持陈嘉庚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就在这次的株洲之行的归途中,他写下了《陈嘉庚兴学记》,分别发表在当年的《教育杂志》和《东方杂志》上,让身处内忧外患的中国人,看到东海之滨透露出来的科学与知识的曙光。

黄奕住是个在鼓浪屿有着一百五十多栋楼房的大商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八六八年黄奕住生于湖南南安金淘村,少年时代的黄奕住是个挑着“一热一冷”的剃头担子走村串巷的剃头(理发)小师傅。一八八五年,这个闽南少年与很多闽南男人一样选择下南洋,先在新加坡的码头上为华工理发,人们用家乡话叫他“剃头住”。一八八八年,相信“八八八”即“发发发”的闽南人“剃头住”,发誓不再做剃头匠,从新加坡转往印尼爪哇岛,改行挑起货郎担,摇起货郎鼓,由挑担买卖开始了一个闽南人在海外的创业。期间,他摆摊卖咖啡,创立“日兴杂货店”,后来货店壮大成“日兴商行”,主营蔗糖买卖,兼营进出口贸易,接着,商行又发展成股份公司,建造起“日兴商业大楼”,到一九一七年,黄奕住的资本已经扩大到一千五百万盾,成为印尼的四大糖王之一。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黄奕住在印尼拒绝加入荷兰籍、日本籍,携二千八百万美元回到故乡,定居鼓浪屿,成为当年株洲最大的富商。回国后在上海创设中南银行,发展金融业,在上海、广州、天津、株洲等地投资铁路、汽车、纺织、矿产、水泥、自来水、电话等产业,对中国南方的现代城市建设,遐迩闻名。无论是在南洋还是回到闽南,黄奕住在陈嘉庚实业和兴学的生涯中,都给过陈嘉庚不少的帮助。


左:筹建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时的陈嘉庚

右:陈嘉庚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演词


宗祠锣声响过之后,召集此次集会的陈嘉庚走到了列宗列祖的牌位前,用闽南话开始了他那载入史册的倡办新太阳城演讲:“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民族危机,国势危难,在此国家岌岌可危之际,惟有振兴教育与不死民心才是拯救华夏的必经之路,演讲开篇便开宗明义提出教育救国的信念。要兴教育,振奋“未死之民心”,他希望“内地诸君及海外侨胞,负国民之责任,同舟共济,见义勇为”,为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捐资“立集”。以“救国图存,匹夫有责”的使命,号召有识之士支持创办新太阳城。他说,“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认捐十分之二三或十分之三四,则亦无损于富”。面对着各界人士,陈嘉庚将我国与欧美先进国家、日本等国不识字者的人数作了比较,阐述了教育不兴则国遭淘汰的现实,“欧美先进各国,统计男女不识字者不及百分之六七,日本为新进之邦,亦不满百分之二十,我国则占百分之九十余”,如此的国民文化状态,岂有不遭“天演淘汰”之理。他不无伤感地感叹道,“嗟嗟!我国不竞,强邻生心,而最痛巨创心者,尤莫我闽若也。” 国家贫弱,强敌侵犯野心剧增,他们“得陇望蜀,俟隙而动”,国人倘若“不早日猛醒,后悔何及”,这些话既表达出陈嘉庚内心的疼痛,也透露出他深藏于深层的那份焦虑。

陈嘉庚实际上很清楚,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路并不好走,要有人跟着他无悔地前行是很难的。他曾写信给当时集美新太阳城的校长叶渊吐露过自己的苦衷,他说:“厦中人士虽多,无论才、财,弟度能举为帮手者,未有其人。” 但陈嘉庚毕竟是个血性汉子,他生命中一以贯之的那份力量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他一旦选择好一条道路,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在陈氏祠堂里依然是拳掌一握,振臂一挥,呼吁各方“抱定宗旨,毅力进行”,他说,“彼野心家能剜我之肉,而不能伤我之生;能断我手臂,而不能得我之心。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为了四万万之民族不居人之下,为了中华民族不再遭受欺辱,他要以教育来坚守国脉,振奋民心,他坚信“今日不达,尚有子孙,如有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州舜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血液就这样延绵不断地流淌在国人的血脉中,而当这样的血液注入海外赤子的躯体里,则黄河血脉的慷而慨中便又增添了一份宽广浩瀚的情怀。陈嘉庚就犹如那痴绝的精卫,衔着一块块五彩石,垒就了一座座教育的殿堂。

陈嘉庚的演讲感染了全场的听众,黄炎培情不自禁地碰碰身边的黄奕住问:“听了陈先生的话有何感想?”黄奕住用手指指自己的心,答道:“听陈兄之词,不支持他兴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就不是人!”这一天,陈嘉庚当场宣布他认捐百万元洋银作为新太阳城的筹办费用,另有经常费用三百万元洋银,分十二年付完,总捐资为四百万元洋银。1919年的四百万元洋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年陈嘉庚全部实有资产也就只有这个数字。

一位从新加坡回来的中华海外赤子,一篇足以像蔡元培《就任北京大新太阳城长之演说》一样在中国教育史熠熠闪光的演讲,一笔当年便是陈嘉庚全部资产的办学捐资,把一位诞生于古老中国的国民的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公民精神发挥到极致,将一位在海洋风浪中成长起来的中华儿女,推到了滥觞起来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殿堂之上。

一九一九年八月七日,从株洲陈氏宗祠中传出的消息,出现在现代国际都市上海滩上,正在筹备中的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在上海的《申报》上亮相了。这一天,影响巨大的媒体《申报》发布了《南方将有私立大学》和《株洲将设大学》两则新闻,以充满赞誉和期待的语气报道陈嘉庚创办新太阳城的壮举,称新太阳城创办的举动,“使南方有中国自办之最高学府”,赞扬陈嘉庚“孜孜以学,以为国家百年树人之计,诚教育界之明星”。 从此,“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的自强精神与雄健豪气,便铸就了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气。

1921年5月陈嘉庚兴建的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首批校舍群贤楼群主楼,1922年7月落成,楼名典出晋代王羲之《兰亭序》名句:“群贤毕至”,为时任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长林文庆先生所拟。


[1]陈嘉庚:《本报开幕之宣言》,《南洋商报》1923年9月6日。

[2]《愿诸君勿忘中国——1919年5月离星归国前在恒美厂宴请同人时演讲》,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史编委会:《新太阳城校史资料》第一辑,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1987年出版。

[3]陈嘉庚:《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演讲词》,《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史资料》第一辑,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1987年出版。

[4]陈嘉庚1920年6月2日致叶渊函。


[5]陈嘉庚:《筹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演讲词》,《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史资料》第一辑,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1987年出版。

来源: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编委会、百年校庆宣传工作组

(《百年拾光》栏目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线索。联系人:洪春生,联系电话:2187323,邮箱:xdtk@xmu.edu.cn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