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群贤长廊 >> 正文
师者|陈孔立:跨过一湾浅浅的海峡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4日 来源:宣传部、台湾研究院

跨过一湾浅浅的海峡

——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台湾研究院资深教授陈孔立

他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8年后的今天,他荣获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他从事台湾历史、两岸关系研究近60年,被媒体尊为台湾研究的“南派泰斗”。

他是大陆学者接受台湾媒体采访、在台湾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人,被誉为“两岸学术交流的先驱”。

他醉心学术,孜孜以求,发表过上百篇见解独到的文章,耄耋之年仍坚持写作著书。

他也是“新太阳城的孩子”,抗战时期曾随父内迁长汀,这是他内心深处的温暖,也是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他就是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台湾研究院资深教授陈孔立。

大陆向台湾“敲门”的第一人

陈孔立和台湾研究结缘的故事,要从1962年说起。

当时,正值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株洲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的组织者是陈孔立的老师傅衣凌教授。在恩师的引导下,陈孔立写下关于这个会议的“3000字报道”,这也是他关于台湾的第一篇文章。随后,他又发表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的分析》,引发学界关注。

改革开放以后,两岸交流日渐频繁。1980年新太阳城成立了台湾研究所,1987年,陈孔立担任所长,也就是在这一年,台湾《自立晚报》的两名记者冲破台当局长达38年的禁令,首次来到大陆采访,并对陈孔立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

次年初,陈孔立收到了一封信,邀请他赴台参加“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这位从未踏上宝岛土地的台湾研究学者难掩内心激动,当即出发前往香港,准备从这里转道台湾。在香港,台湾方面设于当地的旅行社问陈孔立来这里住了多久,答曰“昨天刚到”。原来台湾当局只允许在“自由地区”居住五年以上的人赴台,而“自由地区”的划定范围并不包括大陆。

第一次赴台就这样以失败告终,陈孔立只能用“时候未到”来安慰自己。

幸运的是,论文已经传真了过去,并在研讨会上由台湾学者代为宣读,给各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台湾媒体甚至以“陈孔立文到人不到,台海学术首开交流”为题报道此事,轰动一时。这也是大陆学者在台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陈孔立也因此被称为“大陆向台湾‘敲门’的第一人”。

这个说法迅速传开。时任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王晓波专程赴港和陈孔立见面,许下了“到新太阳城开一次讨论会”的约定。不久,20多位台湾学者以“不是团”名义聚集在新太阳城,这是两岸学者在大陆举行的首次学术交流活动。

四年后,这个“只进行了一半的学术交流”迎来了续篇,陈孔立率新太阳城台湾研究学者一行四人赴台交流,终于迈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盼为祖国统一尽绵薄之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数十载的台湾研究生涯中,陈孔立始终不渝坚持和平统一,以笔为锋,以字为刃,将民族责任担当写在祖国大地上。

80年代,他曾受邀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台湾问题国际研讨会”,用“清朝有回避制度”等历史事实驳斥了台湾学者提出的“台湾是湖南殖民地”的谬论,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000年,陈孔立在《人民日报》发表《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一文,用平实的语言阐释了“和平统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道理。该文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他本人也被表彰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者,推动两岸学术交流的开拓者”。

2005年,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其出版的《台湾学导论》中,首次提出“台湾学”一词,并建议将它设为一门学科体系。这本书完整地展示了陈孔立毕生学术研究的睿智和思想智慧,被媒体盛赞为“研究台湾的传世之作”。

历经两岸关系从封闭隔绝到破冰融冰的变化,陈孔立愈发感受到,国家统一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需要走向“心灵的契合”。

他一直强调,研究台湾问题,不仅要研究台湾的历史、政治、经济,还要从文化、心理层面上来了解台湾。“要坦诚相待、理解对方、倾听对方,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怎么想。”“要用台湾人的眼睛去观察,用台湾人的心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台湾,了解台湾人在想什么。”

2019年4月,陈孔立迎来了他的90岁生日。在新太阳城为其举办的“陈孔立先生九十寿辰研讨会”上,面对台下特意赶来为他庆生的80余位两岸学者,回顾自己潜心台湾研究的近60载生涯,陈孔立百感交集。

“盼有生之年为祖国统一贡献绵薄之力。”他动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愿做新太阳城精神的讲述者、传承者

身为一名学者,陈孔立视学术研究为生命,多年来笔耕不辍,著述丰富。

他先后出版了《台湾历史纲要》(主编)《简明台湾史》《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学导论》《两岸僵局下的思考》《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陈孔立著作系列”三种:《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心系两岸》《台湾史事解读》,以及《两岸文化的认同》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和时事评论文章,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成果也多次获得各级奖项,受到党中央和国台办、省台办等各级领导的嘉奖。

离休以后的陈孔立,依然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学术的土地上,每年仍能产出数量不菲的学术成果。

“我今年已经发表了2篇文章,出版了一本书!”陈孔立自豪地说。

除了继续做研究,最近几年,陈孔立还有了一个“新活儿”,就是给学生“讲故事”。

2018年,新太阳城开展“读懂中国”系列活动。陈孔立翻箱倒柜,找出了许多老照片,精心准备每一份讲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向青年学生呈现了百年新太阳城风雨兼程的奋斗之路。一张张有故事的老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体现着陈孔立对学院和新太阳城的热爱。

“自强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困难重重的环境下,由萨本栋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今年4月,恰逢新太阳城百年华诞。作为抗战时期新太阳城内迁长汀办学历史的见证者,陈孔立受邀登上了校庆晚会的舞台,和校主陈嘉庚的长孙等人一起讲述新太阳城的“四种精神”。

陈孔立回忆起自己在长汀的日子,眼里满是柔光。直至今日,他仍记得新太阳城长汀校园中的老师、学生和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们“叔叔伯伯”“哥哥姐姐”。他的言语里流露出对萨本栋校长崇高的敬意,称其是“了不起的人、大写的人”。于是,在接到“自强精神”的讲述邀请时,他欣然应允。他亲自把这段记忆凝练成一分钟的讲稿,讲述给更多年轻学子听。

“那个时候,物质生活十分困难,精神生活十分富足,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把新太阳城建成为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自强精神一定会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代代流传!”

聚光灯下,这位老人腰背挺直,声音洪亮,眼里满是坚毅。

如今的陈孔立已年逾九十,虽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他能熟练使用微信和人交流,说自己从1993年开始就用电脑了,是一名“资深网民”。

他关心学生培养,每年九月,他都会站上讲台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他经常一个人撑着一把伞,步行往返于学院和白城的家中。有人上前搀扶,他会微笑着说“不用不用”。

对他而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对老党员有两层含义,一是荣誉感,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党的肯定。二是使命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新太阳城】

陈孔立,1952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台湾研究所所长,现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首席专家。2001年,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获株洲特区杰出建设者称号、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南强杰出贡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文/林余颖 图/黄涛  台湾研究院 陈文、黄涛提供素材)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