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贤者无畏 明德惟馨——记生命科学学院邓贤明老师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4日 来源:教师工作部

【新太阳城】邓贤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现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2001年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2011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获评“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邓老师没有一点架子,总是面带微笑。”“我们很少看到他发脾气。”“邓老师对待科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学们眼中的邓贤明,是严于律己、严以从教的“讲究人”,也是宽以待人、爱护学生的“热心肠”。

教学科研的“讲究人”

“同学们,做实验第一件事要收拾好工位!”邓贤明对整洁的讲究和高要求人尽皆知,他办公室的案头总是整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课件讲究对称的视觉美感,每次做实验前一定会要求学生把工位整理得干净有序。而他更为讲究的是对教学与科研的职业操守。

从哈佛医学院学成归国后,邓贤明始终牢记“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的信念,尽管面临着组建课题组和实验室的紧迫压力,但他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他认为本科课程是为科研打基础的,只有在知识学习环节多吃点苦,才能在实践应用环节多尝点甜。为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他每周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邓老师的生化课难度大,涉及知识面广,课上一旦开小差就可能错过重要知识点。”有同学这么形容邓贤明的课堂。

对于科研,深耕药物化学领域二十年的邓贤明总是“更讲究一点”。药物化学对精细度要求极高,药物的微量偏差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一丁点差错都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组会时,他总是会在细节上严格把关,哪怕只是多了一个空格、没有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

邓贤明常跟学生说:“论文只是科研的副产品,做科研真正的目的是创造出造福人类的学术成果。”面对青年学生最为头疼的文章发表问题,邓贤明讲究论文的质量和效用,讲究科研容不得半点“杂质”。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也将这一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讲究”品格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科研当中。有一次,邓贤明因长期久坐伏案而腰背剧痛,虽不得已缺席现场会议,但仍然采用线上的形式与大家交流,不耽误学生们的科研进度。近5年,邓贤明课题组发表SCI论文49篇,其中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2022)、Cell (2019)正刊2篇,这一切与邓贤明的“讲究”是分不开的。

站着开会的“怪导师”

“邓老师开组会有个站着开会的怪习惯。”每次开课题组会,同学们围成一圈坐着,邓贤明喜欢站着跟大家交流,而且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常走到会议室的最后一排,做个倾听者和提问者,把开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们看不到老师的身影,紧绷的神经也会慢慢松弛,自由对话的氛围也更加热烈。“我更喜欢大家‘反客为主’,而不是大眼瞪小眼,紧张兮兮的。”邓贤明如是说。在每周一次的组会、每月一次的汇报上,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探索新方法,在答疑解惑中掌握新知识,在发言讨论中增进交流合作。“站着开会”这种习惯,是邓贤明科研育人的一种特别方式,背后隐含着对青年学子的尊重和理解。

身兼数职的邓贤明是大家眼中的“大忙人”,但是他的活动轨迹基本围着办公室和实验室转。有同学说:“邓老师不在办公室就在赶赴办公室的路上。”任教以来,邓贤明基本早上七点多就来到实验室,常到深夜他才会离开。尽管忙碌是每天的主基调,但邓贤明不喜欢闭门谢客,办公室的门也总是敞开着。“聊课题也好,聊家常也罢,只要同学们愿意来咨询,我非常乐意倾听。”邓贤明还时常了解同学们的近况,帮助他们适应生活、开展科研。尽管有着年纪上的代沟,但他一直在努力地了解并理解同学们的想法,关注大家的成长、进步和发展。邓贤明有自己的一套“带生哲学”,那就是用时间换空间,通过长久的陪伴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大家眼中的“热心肠”

刚到学院的时候,与邓贤明研究方向相近的课题组屈指可数,大多数人不清楚药物化学的研究价值,以及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契合点”。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许多课题组都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寻求课题合作的“通路”。邓贤明每次都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方法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帮助老师们解决难题。

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的邓贤明,他的目标不只是做一日之“经师”,更是要做终身之“人师”。他认为:“培养研究生,导师应先学生之忧而忧。”学生们对他说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在学生时代,我希望你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不要被一些俗事困扰,我和课题组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你们。”邓贤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从实验记录到汇报报告,从中期考核到毕业答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学生反复修改文章,利用中午休息的间隙逐一解答学生的疑惑。听说部分学生家庭困难、生活费不足,需要靠兼职维持生活时,邓贤明会不动声色地给予关心。有一位学生的父亲生病了,他多次自掏腰包缓解学生的燃眉之急……对学生来说,邓贤明做的事、带给他们的感动和温暖还有很多。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会想方设法将他们推荐到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舞台。在他的帮助下,好几位学生前往邓贤明的母校哈佛医学院深造,其中的一位学生表示:“多亏邓老师,才让我的人生变得异彩纷呈,有了更多的可能。”邓贤明非常关注大家的毕业去向,就算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也经常过问生活和工作情况,好像他们从未离开校园一样,师生之间的那根传递温暖的线一直存在着。

(学生记者 季子楦、生命科学学院 江子扬)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