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有爱左右,无问西东 ——记材料学院戴李宗教授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5日 来源:

几年过去了,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材料学院读博士的多位同学依然还记得那年的材料学科大学生夏令营专家讲座,那个听说科研很牛的大教授,穿着淡蓝色POLO衫、浅米色休闲裤,立着领子很帅、很酷、很儒雅地跟大家讲《科研与艺术》,他以自己的留法经历和科研阅历,阐述了二者的相辅相成。讲座题目很特别,内容很生动,戴李宗教授跟大家心目中的理工科教授的形象很不一样,令人耳目一新。

左手拿技,右手举艺,写好全面发展之书

都说学理工科的人过于理性,不懂浪漫,但戴李宗教授却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工科人。戴老师的办公室中,整齐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文学、历史、经济、政治、化学等各类书籍,墨香、书香、花香浸润交融,俨然一个小型图书馆。 “懂自己、会生活、通艺术有助于更好开展科研”,这是他经常教导学生的。戴老师把哲学、诗歌、寓言、礼仪等融入日常科研,让理性和感性完美交融。在讲座中、课堂上、组会上常常以寓言阐发观点、启发智慧、激发兴趣,如普京舍命救恩师的故事、法国作家拉封丹“知了和蚂蚁”的寓言故事等。他认为“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生动和艺术性的表达能让科研汇报绘声绘色”。

他让学生把握“快与慢、动与静、紧与松”的辩证道理,学会在高速紧张的科研工作中静下心来,再审视、再出发,从而找到科研的灵感。有一次,课题组组会恰逢“七夕”,他让学生朗诵诗歌《致橡树》,并点评说:“读得挺好的,但是节奏有点快,不能将作者舒婷浸渍其中的感情淋漓发挥。这与做学问是一样的,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有时候,慢下来,带着感情去回顾整个过程,才能挖掘出宝藏,这个宝藏不仅仅是科研的,更是人生的。”在戴老师影响下,他的学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善于用艺术的方式阐释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生动地展现在同行面前。

“当你经常考虑科研和实验上的事情直至兴奋得无法入睡的时候,那么你就迈入了科学宝库的大门”。每次开始一个新的研究体系,戴老师便将自己置身于反应瓶中的世界,观察着其中细微变化,就像小孩拿起万花筒。他说:“做实验时不能只要结果,要随时观察过程中出现的小现象,探索实验更深层次的奥秘,这样才会充实、快乐、充满激情。”

在许多人看来枯燥无趣的实验室工作,他觉得其乐无穷。他也乐于把开心、安心、舒心的科研意识传递给学生们。在一次课题组会上,他拿出一个破矿泉水瓶,正当学生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说:“这个破矿泉水瓶是我从冰箱中取出的,瓶里的水已经流进了冰箱,并在冷冻室结冰,顶开了冰箱门,导致冰箱压缩机不停歇地运转持续制冷,浪费电力更带来安全隐患。”他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详细讲述了实验室安全制冰的方法,并且举一反三给大家出考题,让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冰块的最佳容器是什么。他详细分析了各种材料的收缩率、弹性和热传导率,跟大家探讨如何清理冰箱的冰块,一个破矿泉水瓶让同学们在欢声笑声中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快乐科研的乐趣。

左肩是教,右肩是育,挑起立德树人之担

很多人都说:“戴老师是我见过最有艺术气质的科学家。”戴老师却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

戴老师很享受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坚守。自1985年起,他在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任教,35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方向主干课程。戴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课堂,培养不出有归属感的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总是把自己激活到最佳状态,把教室整理到最净状态,把课堂调整到最静状态,再给学生上课,他认为,“教学不仅仅需要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技能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是他对教学工作始终的追求,“你要学生抬头听课,你必须自己做到抬头讲课。”为了吸引学生们“抬头”,他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他的课件年年“改头”、月月“换面”,结合时事、结合历史、结合前沿,为了找准年轻学生追求的热点、成长的痛点、学习的难点,他常常在课题组组会中跟学生做调研,认识“新词汇”,熟悉“新现象”,了解“新潮流”。“说他们的话,讲他们的话题,才能让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戴老师笑着说,“做这些就是为了在枯燥的专业学习中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

用心付出不仅仅是得到学生的肯定,戴老师也获得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高分子加工工艺》课程列入“湖南省在线精品建设课程”,承担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教改项目)”。“每一次教学都是重新开始”,在戴老师的课程小结本中,我们看到了写得满满当当的教学情况和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

“做学问先做事,做事情先做人。”戴老师始终坚持这一育人观点,“做人,就是要明白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就是要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核心问题。”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坚持“红专并进,以红为要”的育人观,“我是上世纪50年代人,是一个基本见证、全程建设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共党员,深深知道培养接班人的极端重要性。”他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的底色,在课堂上讲爱国、在实践中讲党史、在科研中讲奉献、在研讨中讲忠诚。“也许有的人会说,你上专业课讲这些有人听吗?恰恰相反,越讲越正能量,越正越促进教学,让同学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了家国认同和专业自信。”这让我们突然很想上戴老师的课,在一些大学生处于迷茫期、站在彷徨路的当下,亟需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教育引导他们回答好“对谁用情、在哪用力、如何用心”的“人生之问”。

左脚踏阶,右脚立地,走好服务社会之路

学高为师。不仅学术水平出众,在科研转化方面,戴老师同样成果斐然,简直就是拿奖拿到手软。戴老师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4、2015和2016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株洲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也都被他收入囊中。他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研究的应用导向。“我觉得基础研究要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让科研入得了‘书架’也上得了‘货架’”。他始终坚持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大方向,这也让他获得“湖南省杰出科技人才”、“特支‘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株洲市科技重大贡献奖”,“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戴老师就在潘容华教授的引领下致力于胶黏剂、涂料及导电高分子等领域的研究,直至今日依然坚守这些领域并将研究扩展延伸,引导行业“差别化”发展。戴老师有埋头苦干的坚韧,更有开阔的视野及敏锐的洞察力。他经常深入工厂和应用现场,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市场需求,所执着的是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所看重的是解决行业产业的关键共性问题。2007年材料学院成立后,时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万惠霖院士在与戴李宗的一次谈话中提出,能否建设一个平台来对接“国重”的基础研究?据此,戴老师根据行业产业的需求,牵头建设了“湖南省固体表面涂层材料技术开发基地”,随后又建设了“湖南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分子新材料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11个校企研发平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0余项,专利成果转化率超30%。

“科研不仅仅为了理解自然,更为了造福人类。”科研不仅要“顶天”,也要“立地”。他聚焦新材料与面向工程与装备制造业的功能涂层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在钢结构建筑和隧道防火涂料领域已形成5个系列10余个产品,应用于包括翔安海底隧道、福州世茂国际、株洲国际大厦等地标性建筑的500多项工程的防火保护;在海工装备与船舶重防腐蚀涂料方面形成了完整技术体系,应用于泉州湾跨海大桥和多家造船企业;客车涂装整体解决方案与涂料国产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成果,应用于株洲金龙、苏州金龙、郑州宇通等客车企业;高端关节轴承自润滑涂层产品配套航空、高铁、风电、军工等行业……在成果转化服务新湖南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产业化成果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65亿元。戴老师不忘自己作为一个株洲人的“建设家乡使命”。他积极利用所长为株洲材料产业发展献计献策。2014年受株洲市人民政府委托,他承担编制《株洲市新材料千亿产业链发展规划》;2015年承担编制《株洲市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株洲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与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建议;受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承担《湖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对接《中国制造2025》,梳理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路径,提出湖南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以及加快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策划了一批产业对接项目。

几次的采访,让戴老师的形象一下子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是学生的好榜样,也是用心的大家长。“育人者先育己”。他以身作则,永葆一份爱在左右。这份爱,是自律之爱,他坚持健体强身,带着学生、同事一起阳光前行,他的学生中谁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他会给发个“红包”表示鼓励;这份爱,是严谨之爱,每一次PPT的录音准备,都是一页页精雕细琢,一遍遍反复打磨,一段8分钟不到的录音,他会从中午一直录到晚上;这份爱,是师生之爱,他亦师亦友、亲如父兄,严在面上、疼在心里。课题组的学生美国访学前夕,因经济困难无法支付2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心情非常不好。戴老师向其他学生了解了情况后,默默往他卡里打了钱,解除了学生后顾之忧……

戴老师说自己很喜欢《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尤其喜爱其中一句台词:“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他说,每每听到、读起、想起这句话,都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育人、育心、育新的大学教师最好的概括和最真的勉励。

(宣传部 材料学院)

责任编辑:欧阳桂莲

【新太阳城】